校外“小饭桌”不该在灰色地带徘徊

2020-11-04 13:21  

据《半月谈》近日报道,多年来,藏匿在城区街头巷尾的一张张“小饭桌”成了不少孩子放学后的主要去处。但由于普遍无证无照、行业鱼龙混杂、食品安全风险高等,校外“小饭桌”饱受诟病。而离了这些“小饭桌”,不少家长工作日托管孩子又极为不便。

校外“小饭桌”问题,其实也是孩子午间托管难的问题。孩子吃饭、午休是刚性需求,家长工作日上班无暇顾及,一些学校又无法提供相应条件。自发形成的校外“小饭桌”,因缺乏合法经营场所、证照,以及必要的卫生和健康资质等条件,常年处在灰色地带非法而合理地存在着,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风险。

治理校外“小饭桌”,根子在于解决午间托管服务特别是优质安全服务供给的难题。否则,单纯的禁止于事无补,难免陷于关不得、管不好的困境。

“小饭桌”因陋就简的低成本与低收费模式,难以保证安全可靠的服务品质。同时,由于校外“小饭桌”零散生存又不被认可,无论是基于运营预期,还是参与市场竞争,都缺少加大投入、改善条件的动力,很难在短周期内发育完善。

孩子托管问题,单纯靠眼下的市场模式走不通,而依靠学校同样是难题,不仅需要资金、设施、设备与人员,且如何收费、教师精力分配等也都是问题,很多地方尝试校内托管最后不了了之,多因如此。

学生的托管服务,既不能由学校大包大揽,也不能完全游离在校外野蛮生长,而是需要精准定位托管服务的属性,避免走极端。应该找到教育、学校、家庭与市场之间契合点,合理地分摊责任,制定好分摊的方式和组织管理的办法,求得各方的最大公约数。尝试走学校牵头服务社会购买,社会组织与学校共建,成本由政府与家长共同分担的路子。

比如,地方与学校加大投入,改进学校食宿条件,组织人员提供托管服务,收取必要的费用;如果学校不具备托管基本条件,则由政府和家长分担服务费用,由学校会同家长就近购买服务,共同行使监督管理责任,引导市场提供规模安全品质的服务。

孩子们的“小饭桌”是关乎其身心发展的大问题,不该一直无解。

来源: 工人日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