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唤醒沉睡资源 农民共享资产变现——河南辉县市农村改革观察

2020-12-05 16:09  

新华社郑州12月5日电 题:改革唤醒沉睡资源 农民共享资产变现——河南辉县市农村改革观察

新华社记者韩朝阳、马骁

今年7月,河南省辉县市峪河镇中心街道的0.36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经过10轮竞价成功入市,出让价高达120万元,敲响了当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响亮一锤。

土地是农村最大的资源。但宅基地闲置浪费、承包地低效利用、集体建设用地侵占乱占现象长期存在。近年来,辉县市围绕土地做文章,进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宅基地改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农村改革,理清历史旧账,盘活沉睡资源,实现资产变现,激发农村活力。

  闲置浪费倒逼农村改革

2007平方公里的辉县市1/3是山区,1/3是丘陵,1/3是平原。长期以来,由于山区条件艰苦,群众自发往平原搬迁,山区农村宅基地闲置率很高。加之平原地区城镇化进程加快,平原农村存在“建新不交旧,老村变空心”的现象,宅基地闲置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

“一户多宅,房屋闲置,面积超标,影响村庄规划,有损公平正义,造成资源浪费,改革势在必行。”辉县市副市长秦大海说,辉县市在21个乡镇摸排调查宅基地,发现一户多宅15117宗,闲置宅基地2009宗710.68亩。

宅基地闲置浪费只是“痼疾”之一,其他侵占集体资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孟庄镇南陈马村,有村民占用20多亩集体土地种山楂,10多年不交租赁费;村里大大小小20余家企业占用130亩集体建设用地,但不少企业长期拖欠租赁费。

“有的跟风观望,有的故意拖欠,私相授受,口头约定,三角债务,侵占拖欠原因错综复杂。”南陈马村党支部书记王政仁说,集体资源被私人侵占,历史旧账造成矛盾纠纷,南陈马村一度因乱变穷,集体收入每年仅几千块钱,成为工业强镇孟庄镇最穷的村,村集体负债50余万元。

闲置浪费不解决,历史旧账不理清,资源资产就难以盘活,农村发展就如“无根之萍”。无论是秦大海,还是王政仁,长期在乡镇、农村工作的他们都意识到,改革是激发农村活力的必由之路。

  清产核资唤醒沉睡资源

近年来,闲置宅基地腾退和盘活利用、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农村改革为南陈马村理清历史旧账、打破发展瓶颈带来机遇。

腾退一户多宅是改革要啃的第一块“硬骨头”。“改革之初很犹豫,害怕村里越搞越乱。”王政仁说,村民不乐意,一些村干部家属也不同意。

南陈马村党支部委员范贞勤家一户多宅,新社区新建了两层半的新房,村里的老宅妻子也舍不得拆。“30多年前东拼西凑建起老宅,现在要拆掉,媳妇想不通。”范贞勤动员亲友说服妻子,“老宅确实闲置无用,政策放在那,党员干部要带头。”最终,范贞勤率先拆掉了老宅院,腾退了宅基地。这块地将被建成小游园。

“干部带头拆,效果立竿见影。”王政仁说,按照“尊重历史,情法兼顾”的原则,腾退为主、收费为辅处置村里20多处一户多宅。村里还动员常年在外的村民以闲置住宅入股村集体经济,改造修复后打造民宿、磨坊、油坊等乡村旅游点,村民和集体共享经济收益,沉睡资源盘活变现。

农村改革一环连着一环。闲置宅基地腾退和盘活利用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了好头,南陈马村清产核资时,腾退的宅基地收归集体,为村庄发展挤出空间。此外,南陈马村清理各类不规范合同48份,侵占耕地、拖欠租金等行为被一并清理。2019年仅出租130亩集体建设用地就收入14万元。

目前,辉县市540个行政村全部完成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共核实资产28.25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53亿元。

  资产变现共享改革红利

改革理清集体资产,改变村集体“一穷二白”的现象。守着土地这块最大的财富,壮大集体经济有了坚实根基,分享改革红利才有了底气。

南陈马村成立农民股份经济合作社,把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让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共享改革红利。王政仁介绍,该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下设农业开发公司、旅游开发公司、工程建设公司,分别发展高效农业、乡村休闲游、承揽工程,增加集体收入。“目前村级债务核销105笔12.8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将达到40万元。”王政仁说,虽然还不能给村民分红,但是逢年过节的福利已经开始发放。

改革大势下,资源变现、红利共享“各显神通”。辉县市冀屯镇前姚村出让3宗共5.11亩集体建设用地,增加集体收入174.49万元;峪河镇穆家营村收回私人侵占的200亩耕地,重新流转后,每年增收14万元;峪河镇三街村盘活紧邻主干道的争议地块,建成文化广场、小游园,改善村庄环境。

“把农村资源管好、用好、盘活、变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强化农民经济权益是改革的目的。”峪河镇党委书记侯志军说。

如今,辉县市167个集体经济收入空白村全部清零,收入5万元以上村由2018年的210个增至目前的460个,农村改革势头方兴未艾。

来源: 新华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