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

2021-08-27 15:31  

新华社北京8月27日电 《经济参考报》8月27日刊发记者李佳鹏、孙韶华、班娟娟采写的文章《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文章称,近期密集出炉的前7月经济数据显示,“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呈现稳中加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态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纵深推进,经济韧性不断增强,新发展格局稳步开局,进一步累积了实现“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

专家指出,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仍需凝神聚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准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着力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堵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稳中向好 新发展格局稳步开局

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8.5%,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1.5%……近段时间,前7月经济数据密集出炉。数据显示,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生产需求继续回升,就业物价总体稳定,新动能快速成长,质量效益稳步提高。

透过数据,从中国经济的“形”观中国经济的“势”。我国经济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进一步增强,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正加快构建、稳步开局。

——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循环改善。生产领域保持恢复,1-7月份,41个工业大类行业中39个行业同比实现增长,其中27个行业同比增速超过10%;流通领域总体活跃,货运量、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1.7%和7.8%;消费领域逐步回暖,限额以上单位18个商品类别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速均超过10%。

——国内大循环主体作用增强,国内循环在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明显。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829亿元,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4.3%。

——国内国际循环相互促进,外贸发展量增质升。1-7月份,货物进出口总额213417亿元,同比增长24.5%。其中,出口116626亿元,同比增长24.5%;进口96792亿元,同比增长24.4%。贸易结构继续改善。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1.9%,比上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

“今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面对全球疫情蔓延和国内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的环境,各方面立足超大规模国内市场,积极推动国际合作,畅通内外经济循环,发展韧性进一步增强。”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党组书记宁吉喆日前撰文表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今年以来中国经济保持持续平稳恢复的态势,疫情防控进一步取得成效,防控能力和经验不断积累,对整个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向支持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发展的活动更加活跃,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亮点增加。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部门、各地方都作了积极努力,成效逐渐积累,有利条件不断增多。

加力提效 供给侧改革纵深推进

构建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其中,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尤为关键。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三去一降一补”今年以来的成绩可圈可点。

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8.4%,处于近年来较高水平。6月末,资产负债率为56.5%,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1-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54元,同比减少0.98元;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为8.45元,同比减少0.65元。

1-7月份,社会领域投资同比增长13.1%,比全部投资快2.8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速为10.9%,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卫生投资同比增长31.8%,教育投资增长12.1%。

与此同时,创新发展韧性持续增强。产业链水平不断提升,新产业集群培育成长。

1-7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1.5%,两年平均增长13.1%;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7%,两年平均增长14.2%,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94.9%和64.6%,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7.6%。

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推进,各类主体活力不断迸发。

1-7月份,中央企业实现净利润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2.4%,营业收入20万亿元,同比增长27.4%。民间投资同比增长13.4%,延续较快增长态势。其中,基础设施民间投资增长20.1%,制造业民间投资增长19.3%。民营企业出口增长30.1%,占比较去年同期提高2.4个百分点至56.8%,拉高整体出口增速16.4个百分点。

与此同时,企业发展信心不断增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4%,连续17个月高于临界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为57.8%。

宁吉喆在撰文中表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四五”时期发展的主线,也是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务。面对经济恢复进程不平衡等问题,各地区各部门深化“放管服”、国有企业、财税、金融等重点改革,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创造新需求,有力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增强了发展的内生动力。

凝神聚力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7月底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释放了重要政策信号——面对复杂局面,下阶段将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展望下一阶段,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须进一步稳固,内需增长动能偏弱,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有所分化。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完成全年发展主要目标任务,促进我国经济行稳致远。

“当前总体形势和任务进入阶段性转换,已经从应对疫情、恢复经济,转到面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上来。要加紧谋划,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开启新周期的重大工作尽快推进落地。”张立群说。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林致远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供给侧有劳动力、土地、资本、制度创造、创新等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

林致远认为,当前,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放管服”改革、促进公平竞争;引导资本流向,发力新制造,瞄准硬科技,包括高端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半导体、新基建、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人工智能等。另外,在劳动力供给方面,大力扶植职业教育,着力提倡素质教育,为实体经济培育人才。“要将经济更多转向以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积累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来。”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新兴产业研究室主任、研究员杨丹辉表示,为更好应对一系列风险挑战,努力实现未来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需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特别是要加紧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形成新发展动能。

在杨丹辉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紧密联系、相互支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向高质量、可持续方向发展,需要更好把握需求变化趋势,以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更多新需求,提升供给体系的韧性和对需求的适配性。“其中,在推动新兴产业发展上,作为供给主体的企业大有可为。要多运用新技术,把产业化成果投放到消费场景上去,让消费者享受更多便捷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服务于‘双碳’目标,在引导绿色消费、升级消费上多下功夫。”

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同时,也要注重需求侧管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张立群表示,当前,需求不足特别是内需不足对经济运行的制约仍然存在。同时,多种影响出口增长的因素值得关注,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性较大,未来出口的强劲增长态势面临风险和挑战。

张立群指出,要把扩大内需战略切实落实好,把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潜力加快释放出来,重要的是显著增强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政府投资要与新型城镇化推进紧密结合起来,使得城市群发展水平提高,新型城镇化及其带动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展现新面貌,从而增加企业订单、改善企业预期,以此带动企业投资,带动就业、居民收入增长、消费等全面回暖。

“下阶段,随着新发展格局构建的持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力度加大,发展质量有望继续提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表示。(完)

信息来源:新华社

新媒体编辑:翟昶宇

值班编辑:赵冰倩

审核:李锋  冯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