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亿亩高标准农田如何建成

2021-09-21 09:46  

巩固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

  12亿亩高标准农田如何建成

日前,《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公布。《规划》提出到2030年,我国要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

  标准高在哪里

“我国的国情是人多地少水缺,耕地质量总体不高,中下等质量耕地占70%左右,后备资源不足。稳住粮食安全,既要确保耕地数量,还要不断提升耕地质量以及整个农田的综合产能。”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说,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升粮食安全生产能力的关键。

建设高标准农田,就是要不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打造集中连片、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农田。如果按1亩高标准农田1000斤产量来计算,12亿亩就能稳定1.2万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这约占当前粮食总产量的90%,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发挥极其重要作用。

在农业农村部农田建设管理司司长郭永田看来,除了产出能力高,高标准还体现在多方面。一是农田质量高,二是抗灾能力强,三是资源利用效率高。

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完成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在节水、节电、节肥、节药、节人工等方面均有明显效果,亩均粮食产能一般增加10%至20%,亩均节本增效约500元。

  建设怎么推进

中国社科院农村所产业经济室主任刘长全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受到农民群众普遍欢迎,各地也探索积累了不少丰富经验。不过,在过去一个时期,高标准农田建设在资金使用、建设内容、组织实施等方面要求不统一。随着建设的深入推进,集中连片、施工条件较好的地块越来越少,建设难度不断增大,建设成本持续攀升,资金需求大、筹措难。受此影响,一些地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不完善、工程措施不配套,难以达到国家标准。

此次《规划》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田、土、水、路、林、电、技、管八方面内容。同时提出,综合考虑建设成本、物价波动、政府投入能力和多元筹资渠道等因素,逐步提高亩均投入水平,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投资一般应逐步达到3000元左右。

“针对资金难题,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推动源头整合,设立农田建设补助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财政部农业农村司副司长姜大峪说。

《规划》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分成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等7个区域,提出各分区建设重点和分省建设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副司长邱天朝说,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任务和区域布局方面,强调“两个优先”,即集中力量在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将现有或规划建设的大中型灌区范围之内的有效灌溉面积建成高标准农田。

  管护如何展开

确保良田良用,不仅要建好,还要管好、用好。记者了解到,一些地方存在重建设、轻管护的问题,日常管护不到位,设施设备损毁后得不到及时有效修复,常年“带病”运行,工程使用年限明显缩短。部分地区存在建成高标准农田被占用问题,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撂荒现象。

“对建成的高标准农田,不仅要完善农田设施的管护制度,还要将其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郭永田介绍,现在许多地方已经出台了管护管理办法,明确了相关的政策要求。农业农村部指导地方探索多元的管护资金筹措机制,地方通过政府补一点、经营主体拿一点、水价电价改革筹一点等多种方式,筹措了管护资金。有的地方实行经营主体自管模式,有的地方因地制宜实行委托专业化机构管理模式,还有的地方采取了购买工程设施保险的方式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取得了很好成效。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还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工程。张桃林说,要在建设全过程,包括管理和后期的运营维护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大力引进和推广先进适用工程技术和装备。希望早日形成良田良制、良种良法、农机农艺相融合与集成应用的格局。(记者 乔金亮)

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