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合肥9月30日电(记者周畅、王莹、李双溪、刘美子)2021年秋季,全国中小学迎来了“双减”政策落地后的第一个学期。随着校内减负提质,校外全链条治理,课后服务全面推进,新学期有了新气象。一个月时间已过,一系列“组合拳”效果如何?记者走访了安徽、辽宁、吉林等多地,探访教育之变。
校内外有减有增 “双减”打出“组合拳”
“双减”新学期一个月以来,记者在全国多地走访发现,改变正在发生。
——减学生负担,增教学内涵。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显示,截至9月22日,98.2%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2.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
吉林省长春市的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学生作业分为了ABC三张卷,分别面向不同程度的学生。“减轻学生负担,根本之策在于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需要减的是重复性的、简单低效的作业,但课堂教学质量不能降低。”长春市东北师范大学附属第二小学校长王廷波说。
——减家长难题,增课后服务。下午放学后,走进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操场上,冰球社团、田径社团、啦啦操社团、篮球社团等分别在进行训练;教学楼里,各个年级均有不同数量的托管班,在各年级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静静地写作业、阅读、绘画。少年宫里,舞蹈、手工、书法等各种兴趣班正在授课……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课后服务。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从新学期开始,课后服务在全国义务教育学校进一步推进,解决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安徽省教育厅要求,坚持课上课后衔接、校内校外互补、线上线下融通,开发拓展课后服务资源。吉林省则构建了“静态服务+动态社团”的“1+X”多维模式,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综合性服务格局。
——减违规培训,增创新举措。“双减”政策正式发布以来,教育部密集出台多份配套文件规范治理校外培训,安徽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摸底排查工作,湖南省开展校外培训机构“整治规范月”专项行动……同时,教育部印发多项通知,对学校的课后服务、考试管理进行规定,全国各地也在不断创新探索相关做法。
如合肥市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引进符合条件的第三方机构进校,为学生提供艺术、体育、科普活动等“个性化课程”;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邀请各行各业的家长、科学家、公安干警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沈阳市浑南区第九小学实行“5+3+1”(每周五天、每天三小时、周六一天)托管服务……
课外生活多彩 家长焦虑缓解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许多学生和家长在新学期有了新的感受。
合肥市四年级学生李鑫宇,这学期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课后托管,“现在作业比以前少了,作业在托管班上就能完成,然后就在班上看看书、练练字。”
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信息显示,截至9月22日,64.3%的学校表示,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不用盯着孩子写作业,亲子关系也改善了。”长春市学生家长李俊鹏说,过去回家就是辅导作业,看着孩子反而不着急的样子,情绪很急躁。“现在孩子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回家可以陪她读故事、练跳绳,心态也好多了。”
根据教育部要求,课外服务一方面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另一方面,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但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辽宁省朝阳市长江路小学课后服务。(校方供图)
“孩子在学校参加了金话筒社团和综合用语社团,学习演讲的技能,也培养了对古诗词的兴趣。”辽宁省朝阳市长江路小学六年级学生家长刘永玲说,现在周一到周五,孩子可以在学校参加社团。周末就带着孩子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不再出去补课了,孩子也会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小学部开设了156种课程、208个社团。“每月不用到校外报兴趣班,就能学习到各种课程,我们每个月能省好几千元。”学生家长宋瑞说。
“我和爸爸周末去净月潭徒步”“在游乐场玩得真开心”“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新童话”……在长春市明德小学三年级七班的周记中,孩子们记录的课余生活越来越丰富了。
家长杨成光说,过去一到周末,孩子就要到培训机构上课,时间排得很紧,孩子很辛苦。“现在不用补课,上周末我们利用一整天时间,到森林里采蘑菇,孩子玩得非常开心。”
教育部日前对50多万名家长的调查显示,“双减”政策实施之后,72.7%的受访家长表示教育焦虑有所缓解。
教师面临新常态 学校管理出新招
对老师和学校而言,“双减”政策对他们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校长孙晶看来,“双减”不是简单的减法,课后服务也不是简单的看管,做减法的同时要做好整合,把“双减”和“五项管理”改革相结合,做好增值、增质、提效。
辽宁省朝阳市长江路小学老师魏中正坦言,刚开始进行课后服务的时候,有的家长不太理解,认为“打球不如学语文,增加点分数”。“现在经过学校和老师的努力,家长发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体质也增强了,愿意参加社团。原来在校外参加培训的孩子,也回来参加社团,这是我最直观的感受。”魏中正说。
而分层作业、提质增效、课后服务的背后,需要学校老师付出巨大的努力。吉大附中力旺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教研组长张冲说,留作业前,教师需要做大量试卷分析,从中选出质量高的题目作为日常作业,让学生不再“机械刷题”。
安徽省合肥市六安路小学翠微分校课后服务。新华社记者 周畅 摄
目前,全国多地已开始探索实施教师弹性上下班制;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工作效率,完善教师激励机制;通过教工心理减压课、班主任沙龙等渠道,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等。
辽宁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张思宁认为,“双减”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方面学校要摸索经验,另一方面要改变现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家长和学校都需要调整。
孙晶认为,“双减”之后,对家长来说也要增效,增加高质量的亲子陪伴、游戏、阅读时间。(参与记者:李恒)
信息来源: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