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开幕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在视频发言。新华社记者 黄耀滕 摄
新华社南宁12月7日电(记者黄耀滕)“在新冠肺炎疫情长期蔓延并持续给人类共同发展带来严重冲击的背景下,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抗击疫情中独善其身,各国应加强医疗创新的合作。”越南外交部副部长阮明羽在2021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开幕式视频发言时说。
6日,以“加强国际医学合作,携手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为主题的2021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在广西防城港举行,来自上合组织成员国、东盟国家以及相关国际组织的医学专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出席论坛,就加强医疗合作与创新交流研讨。
今年是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30年来,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扩大85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不断加强医药卫生健康领域合作,共克时艰。目前,中国已向东盟十国提供了超过5亿剂新冠疫苗和大量抗疫物资。从提供抗疫物资到分享防控经验,从联合研发疫苗到保障地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中国与东盟正在以实际行动诠释守望相助、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精神。
在11月举行的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周年纪念峰会上,中国宣布启动“中国东盟健康之盾”合作倡议,再向东盟国家提供1.5亿剂新冠疫苗无偿援助,向东盟抗疫基金追加500万美元,加大疫苗联合生产和技术转让,开展关键药物研发合作,帮助东盟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人才培养,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老挝卫生部副部长萨农·通萨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和东盟在各个卫生领域开展合作,中国为东盟国家提供疫苗和医疗设备,共享关于新冠病毒的医疗数据,通过合作会议分享疫情防控经验,日益密切的联系让双方在公共卫生、传统医药、医疗技术与人力资源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随着中国—东盟在数字经济领域合作日益密切,互联网科技为中国东盟医疗创新合作注入新动能。在广西,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合作建设了中国—东盟跨境医疗合作平台。平台可切换使用中文、英语、越南语、泰语、老挝语、缅甸语等8种语言,打造东盟患者入院前、入院中、入院后的“一条龙”服务。平台还可为国际病患解决就医资金支付问题,方便国际病患就医货币转换。
“借助平台的远程协作云服务,我们可以具体、深入地与东盟合作医院开展合作,为各医院提供包含远程会诊、病人转诊、学习交流等功能的跨境一体化协作平台,进而实现跨境医院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患者一体化服务。”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陈俊强说。
柬埔寨副首相贺南洪表示,柬埔寨感谢中国派遣医疗团队、捐赠疫苗并提供必要的医疗物资,医疗领域的合作和技术创新发挥着更加广泛的作用,数字基础设施在卫生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创新将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加强卫生系统应急能力与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疫情背景下,更迫切需要各国团结一心,积极开展全球医学创新合作。
广西防城港散货码头航拍图。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 摄
国际医学创新合作论坛是上合组织成员国及观察员国共同参与的医学创新合作领域的高级别论坛。首届论坛在2019年5月在防城港市举办并发布《防城港宣言》,宣布在广西防城港市设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
如今,该试验区已成为立足中国国内,面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东盟国家等国际社会开展国际医学交流合作,发展现代医药产业、医疗和健康服务等产业的新高地。
中国科学院院士韩启德说,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绝不会是最后一次,各方必须加强合作。“在防城港市建立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是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大创新,将是密切与上合组织成员国和东盟国家医疗创新合作的重要平台。”
信息来源:云上襄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