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之年”展新颜 经济复苏显成效

2021-12-24 15:41  

新华社北京12月24日电 《中国证券报》24日刊发文章《“开局之年”展新颜 经济复苏显成效》。文章称,外贸超预期增长、消费贡献率稳步提升、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明显提升……“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创新迈出新步伐,制度型开放谱写新篇章。

(小标题)高水平开放谱写新篇章

(图片说明)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12月3日下午,连接昆明和万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的中老铁路全线开通运营。共建“一带一路”向着更美好的未来奔跑,中国谱写高水平开放新篇章。

率先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核准,全球最大自贸协定即将生效;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中欧班列每月开行超1000列,前8个月累计开行超万列;出台海南自由贸易港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举办首届消博会,扩大开放再添新平台;天津、上海、海南、重庆四省市获批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服务业对外开放试点扩围。

同时,以新经济发展理念引领更高水平的全面开放加快推进。“为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明年我国自贸试验区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并赋予其更大自主权。”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

为加快推进制度型开放,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表示,一方面,要完善涉外经贸法规制度体系,全面实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推动修订对外贸易法,在全国推进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另一方面,要发挥好外商投资国家安全审查、反垄断审查、公平竞争审查等制度作用,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推动形成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

(小标题)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创新驱动态势向好,5G产业加速布局,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中国经济凝聚“进”的力量,创新发展迈出新步伐。

新一代信息技术向新型消费领域渗透融合。1月至11月,全国网上零售额118749亿元,同比增长15.4%,数字消费需求不断增加。

以高技术制造业为代表的新产业新动能持续提升。1月至11月,高技术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2.2%、6.4%。

智能、低碳、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快速发展。11月,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集成电路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12%、27.9%、11.9%。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我国综合排名上升至世界第12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取得积极进展。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连续两年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研究组织处处长龙海波称,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要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主任陈劲认为,应进一步推动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积极发挥其“出题者”的作用,做好科技创新与国家重大需求的衔接,通过科创链和产业链的耦合,实现产业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

在龙海波看来,目前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还不够突出,企业研发投入成为主体但基础研究投入仍然薄弱。解决好这些问题,能为高质量发展释放巨大改革红利。

(小标题)经济复苏展现新成效

开局展现新气象,起步彰显新成效。

从宏观指标看,经济发展国际领先,前三季度经济增速和两年平均增速明显高于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外贸超预期增长,前11个月进出口总值超过去年全年;消费贡献率稳步提升,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4.8%;城镇新增就业持续扩大,全国城镇新增就业全年目标任务提前完成;粮食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产量连续7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从改革发展看,国企改革深入推进,央企专业化整合好戏连台;“示范区”“引领区”“合作区”建设百舸竞流,高质量发展争创新局面;“双碳”目标引领社会生产方式大转型,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设立北京证券交易所,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迈上新台阶。

“2021年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国际国内环境的深刻变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在爬坡过坎中不断开创新局面,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成就。”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表示。

极不平凡,殊为不易。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从国内看,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从国际看,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

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兼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面对不确定、不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2022年,必须继续面向市场主体,进一步加大政策实施力度,必须充分挖掘国内需求潜力,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完)

信息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