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功勋模范,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屠呦呦、顾方舟等。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怀“国之大者”,忠诚地护佑着亿万人民的健康。
人民创造历史,历史造就英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充分发挥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的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全社会形成见贤思齐、崇尚英雄、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在我国公共卫生领域,涌现出一大批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功勋模范,如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屠呦呦、顾方舟等。他们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心怀“国之大者”,忠诚地护佑着亿万人民的健康。
舍生忘死,挽救生命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以钟南山、张伯礼、张定宇、陈薇等功勋模范为代表的广大医务人员,舍生忘死,奔赴一线,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很多人不会忘记“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坐高铁赴武汉的照片。那是2020年春节前的一个晚上,年过八旬的钟南山紧急奔赴第一线,被临时安顿在餐车里,一脸倦容,身前是一摞刚刚翻看过的文件……两天之后,作为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告知公众新冠肺炎存在“人传人”现象。经过调研,他很快提出“早关注、早部署、早启动、早落实”的策略,为遏制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赢得了宝贵时间。他主持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二版至第九版的撰写与修订,为全国新冠肺炎患者的规范化救治提供了遵循。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2020年1月27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临危受命奔赴武汉,作为中央疫情防控指导组专家组成员投身抗疫一线,又一次践行自己的誓言。刚到武汉,张伯礼就深入定点医院、方舱医院等地,给患者会诊,调查疫情,制定中医治疗方案。当时,武汉的确诊患者、疑似患者、可能感染的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等“四类人员”没有进行严格区分。张伯礼当即提出对“四类人员”实行分层分类管理。
“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抢救更多患者!”“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时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坚守在武汉抗疫一线,以生命赴使命。张定宇始终以患者为先,有时来不及回家,就在办公室休息一会儿,经常只能睡三四个小时。即使因忙碌而病倒,在输液时他仍然不忘了解患者情况、救治进展。武汉疫情防控期间,张定宇带领医院全体职工累计救治了2800多名新冠肺炎患者。
“疫情就是军情,现场就是战场。”2020年1月26日,“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率领军事医学专家组紧急奔赴武汉,围绕病原传播变异、快速检测技术、疫苗抗体研制等课题,迅速开展应急科研攻关,与军地有关单位建立起联防、联控、联治、联研工作机制。2020年3月16日,陈薇率领团队研发的“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成为首个获批正式进入临床试验的疫苗。8月11日,该型疫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成为国内首个进入临床获得专利权的新冠疫苗。
传承创新,造福人类
“青蒿素是人类征服疟疾进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国传统医药献给世界的一份礼物。”2015年,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
青蒿是南北方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屠呦呦正是用这株小草改变了世界。疟疾曾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上世纪60年代,由于疟原虫对奎宁类药物产生抗药性,全世界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必须要有抗疟新药来解决抗药性问题。1969年,屠呦呦接受了国家疟疾防治研究项目“523”办公室艰巨的研究任务。屠呦呦担任中药抗疟组组长,此后,380多次实验、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课题组以鼠疟原虫为模型,发现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很高。但经过反复实验,青蒿提取物对鼠疟原虫的抑制率只有12%—40%。抑制率上不去的原因在哪?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对青蒿截疟的记载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温度是关键,屠呦呦立即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用乙醚提取青蒿素,这个看似简单的提取过程,却弥足珍贵。屠呦呦团队最终于1972年发现了青蒿素。青蒿素的发现,为人类带来了一种全新结构的抗疟新药。2000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把青蒿素类药物作为首选抗疟药物,青蒿素在全世界已挽救数百万人生命,每年治疗患者数亿人。
“一个科研项目的成功不会很轻易,要做出艰苦的努力。”屠呦呦说。1992年,针对青蒿素成本高、对疟疾难以根治等缺点,屠呦呦和她的同事又发明出抗疟疗效为前者10倍的双氢青蒿素。2018年,屠呦呦团队发现青蒿素对盘状红斑狼疮有效率超90%、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有效率超80%。2019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
一颗糖丸,一座丰碑
今年春节前夕,北京协和医学院师生代表们默然肃立,向顾方舟雕像敬献鲜花,深切缅怀他为我国公共卫生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
2019年9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隆重举行。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顾方舟,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原院校长,著名的医学科学家、病毒学家、医学教育家。他在中国首次分离出脊髓灰质炎病毒,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和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被誉为“中国脊髓灰质炎疫苗之父”。
脊髓灰质炎又称小儿麻痹症,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20世纪50年代,脊髓灰质炎在我国多地流行。
1959年12月经原卫生部批准,我国成立脊灰活疫苗研究协作组,顾方舟担任组长,进行脊髓灰质炎疫苗的研究工作。顾方舟制订了两步研究计划: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在动物试验通过后,进入了更为关键的临床试验阶段。然而,谁来第一个做人体试验呢?
顾方舟决定,自己先试用疫苗。冒着可能瘫痪的风险,他喝下了一小瓶疫苗溶液。一周过后,生命体征平稳,没有出现任何异常。然而,顾方舟面临着一个更大的难题:大多数成人本身就对脊灰病毒有免疫力,必须证明疫苗对儿童也安全才行。那么,到哪里寻找学龄前儿童呢?谁愿意拿自己的孩子做试验呢?
“我是组长,我带头。”顾方舟抱来他当时唯一的孩子。后来,实验室同事的五六个孩子都参加了这个试验。经历了漫长的一个月,孩子们生命体征正常,Ⅰ期临床试验顺利通过。1960年,2000人份疫苗在北京投放。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有效。随后,顾方舟将受测人群从2000人扩大到450万人,在北京、天津、上海、青岛、沈阳等大城市展开了Ⅲ期临床试验,获得成功。后来,顾方舟又研制出了糖丸疫苗。在保存了活疫苗效力的前提下,大大延长了保存期。
随着糖丸疫苗大规模生产,我国进入全面控制脊髓灰质炎流行的历史阶段。1975年,顾方舟团队又开始研制三价混合型糖丸疫苗。1985年,终于探索出了最佳配比方案,三价糖丸疫苗研制成功。1986年,三价糖丸疫苗在全国推广使用,为彻底消灭脊髓灰质炎提供了有力武器。
1990年,全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规划开始实施,此后几年病例数逐年快速下降。2000年,“中国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报告签字仪式”在原卫生部举行,74岁的顾方舟作为代表郑重签名,标志着我国成为无脊髓灰质炎国家。
一颗小小的糖丸,护佑着亿万儿童的生命健康。顾方舟穷毕生之力,潜心钻研,鞠躬尽瘁,在我国公共卫生史上树立了一座丰碑。
《 人民日报 》( 2022年04月07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