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获2.67亿亩,进度过两成 全国秋粮丰收在望

2022-09-25 12:36  

  金秋送爽,稻谷飘香。丰收中国,最美画卷。

  江西省宁都县竹笮乡大富村的稻田里,大型收割机排成一排,轰隆隆地穿梭在金色的稻浪中。“测土配方施肥、排灌管护及时,庄稼经受住高温考验,一亩收了1300多斤,比往年增产了100多斤!”富丰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温伟清满脸高兴。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9月22日,全国秋粮已收获2.67亿亩,进度过两成,秋粮丰收在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扛稳粮食安全责任,秋粮生产一路走来,殊为不易。各地抗疫情、抓春播,防夏汛、抓田管,战旱情、保浇水,全力夺取秋粮丰收,亿万农民付出了辛勤汗水。

  金秋时节,乡间田野一派丰收好景象,亿万农民共庆好收成。增产、增收、增效,是农民内心最美的期盼。

  稳口粮、扩油料、稳玉米,农业结构调整显成效

  株株稻菽、粒粒粮食,希望的田野结构调整“实打实”。

  ——好政策进村下田,稳口粮底气更足。

  江苏省连云港市驼峰乡8万多亩水稻马上进入收割期。“拿着补贴来种粮,今年我调减了其他作物,种了更多的粮食!”种粮大户曹元锦说,靠着农机补贴,先后购进了收割机、插秧机、烘干机等设备,水稻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好政策为咱种粮人增实惠!从200亩到3000亩,种粮规模越来越大,如今田里长的都是‘订单粮’!”曹元锦很开心。

  政策给力,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

  强化农民种粮收益保障,国家稳步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完善稻谷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前不久,中央财政下达资金100亿元,支持南方抗高温干旱保秋粮,缓解农资价格上涨带来的种粮增支影响,进一步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截至目前,今年中央财政已分3批累计下达补贴资金400亿元。

  ——复合种植效果好,扩种油料有了新办法。

  “玉米不减产,增加一茬豆,复合种植让咱种粮人有赚头!”河南省沈丘县石槽集乡杨营村种粮大户周留明说。

  今年,杨营村有了新的丰收景象:玉米和大豆错行排列,玉米秆上结着一根根饱满的玉米棒,大豆上一串串豆荚长势喜人。

  周留明今年在大田里套种了900亩玉米、大豆,“预计每亩地收获玉米500公斤以上、大豆100公斤以上,按照今年的价格,算上每亩200元补贴,预计每亩收入2000元以上。”为了推动扩种油料,今年沈丘县通过扩间增光、缩株保密等,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5万亩。

  扩大豆、扩油料,落地见效。今年,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面积达1500多万亩,有16个省份1047个县共4万多家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推进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增加油料供给。

  ——好品种配套好技术,玉米迈向高产稳产。

  “亩产706.6公斤!”安徽省太和县旧县镇何庄村千亩示范区,专家组对“玉米新品种庐玉9105”进行了田间测产验收。“按照标准化种玉米,亩有效穗数为4195穗,穗粒数563粒,高产又稳产。”太和县常兴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常兴铎十分高兴。

  秸秆还田、合理密植、适时播种、绿色防控、及时灌排等一系列新技术落实落地,太和县玉米又迎来一个丰收年。《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2—2031)》预计,今年粮食产量在高位基础上保持稳定增长,有望达到6.88亿吨。

  耕种收全程机械化护航,农民科技种田显身手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稳产增产根本出路在科技。

  ——田间大农机驰骋,颗粒归仓助增收。

  重庆市垫江县普顺镇东风村,连片的水稻已经成熟,两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在农田里穿梭。割稻、脱粒、碎秆……稻穗在收割机的转动下,瞬间变身金灿灿的谷粒。“大农机护航,应收尽收、颗粒归仓!”种粮农民赵飞说。

  今年赵飞种了30多亩水稻,他认真算过机收增收账:以前人工收割成本200元一天,两个人一天只能收割一亩地;现在机器收割80元一亩,20分钟就能割完,又好又快。

  农机成为好帮手,颗粒归仓促增收。今年“三秋”期间,各地投入各类农业机械达到3000万台(套),水稻、玉米、大豆机收率分别超过94%、80%、82%。

  ——数字农业扎根助力,秋粮生产更有效率。

  这些天,河北省魏县北台头乡,种粮大户王耀河驾驶一台籽粒直收机,收获成熟的玉米。王耀河说,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给玉米请来“好保姆”:供应的种子、肥料质量高,智慧平台实时发送田管信息,管护植保及时跟进,种粮收益平均每亩提高二三百元。

  现代农业装上“数字引擎”,秋粮生产插上科技翅膀。各地区各部门推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等新技术与农业生产深度融合,节本增效。全国累计创建9个农业物联网示范省份、建设100个数字农业试点项目,征集发布426项节本增效农业物联网应用成果和模式。

  ——精准农艺进田“点灌”,规模化种田更轻松。

  “看这籽粒多饱满!今年收成不错,估计亩产能有1300到1400斤。”河南省浚县王庄镇小滩村种粮大户魏方月,掰了个玉米棒子拿在手里说,“全靠田管农艺跟上来,统一施肥、无人机喷防,统一节水灌溉,收成比前几年好多了!”

  高标准农田项目落户村里,魏方月种粮更有底气了:从侍弄家里的几块地,到现在种上2430亩地。“摊子大了,规模化种田有奔头,秋种秋管秋收反而更轻松了。”魏方月说。

  从会种地到“慧”种地,农业科技全程护航秋粮生产。农机精准作业、测土配方施肥等节本增效新技术加速落地,水稻机械直播、玉米籽粒机收、油菜全程机械化等取得重大进展,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1%。

  生产向优向绿,农业综合效益不断提高

  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提高。

  ——生产绿色化,减量增效种地“有赚头”。

  东北粮仓丰收在望,吉林省永吉县九月丰家庭农场4000亩水稻丰收在即。一直以来,农场负责人肖建波坚持采用统防统治、绿色防控,促进化肥农药减施增效。

  说起绿色种粮好处,肖建波打开了话匣子:“植保无人机作业进行稻瘟病预防,节水90%。绿色防控,可减少化学农药施用1到2次;秸秆还田促进化肥减量增效,农场内减少化学肥料20%。”

  秋粮生产绿色底色更浓。各地区各部门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广科学施肥、节水灌溉、绿色防控等节本高效技术,化肥农药利用率均超过40%,使用量连续多年负增长,有力促进增产增效。目前,全国集成推广150多套绿色防控模式,力争全国绿色防控面积达到12亿亩次,覆盖率提高4个百分点。

  ——种养生态化,“一田双收”。

  湖南省益阳市资阳区刘家湖村稻渔种养示范基地,稻开镰,鱼开捕,男女老少喜笑颜开。“群众在恢复耕地上生态种养,亩产粮预计逾千斤,增收上千元。”资阳区自然资源局局长谢劭介绍。

  今年以来,为挖掘耕地增收潜力,当地鼓励村民在恢复耕地上探索“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鱼稻、虾稻、蛙稻等模式。谢劭说,目前资阳区通过推广这种方式,实现耕种面积、粮食产能稳中有升。

  “稳粮增效、一田多收”,2021年,全国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966万亩,稻谷产量约2000万吨,水产品产量356万吨,带动农民增收600亿元以上。

  ——产品优质化,农产品身价不一般。

  “轰隆隆……”近日,江西省上犹县紫阳乡高基坪村的为民米厂里,村民方业福正在用机械设备给刚收割的大米脱壳。在这里,富硒生态稻经过加工工序,成为装袋出售的品牌大米。

  “好生态产好米,有了‘金丘为民’品牌,咱们大米身价不一般,每斤比普通大米的价格提高2.5倍,精品富硒米卖到每斤38元。”方业福说,靠着好品质,如今生产的有机大米接到了航空公司的订单。

  各地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上全面发力,加快补上物流短板,发展粮食加工,延伸粮食产业链,推动质量兴农、品牌强农,带动更多农民鼓起“钱袋子”。目前,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7.5%以上,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数量累计达6.2万个。 (记者 高云才 常 钦)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