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颂山河赞歌,享美好生活——各地国庆假期见闻

2022-10-07 11:09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 题:颂山河赞歌,享美好生活——各地国庆假期见闻

新华社记者

同庆国庆抒发家国情怀,国风国潮成就别样精彩,生态画卷让人心向往之……这个国庆假期,千街万巷的“中国红”点亮锦绣山河,铺展一幅幅欢乐祥和的美好画卷。

无论是感受传统文化还是游于山水田园,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背后,呈现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中国。

  齐聚首,颂一曲祖国赞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手舞一面小红旗,身贴一颗“爱国心”,国庆假期走进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温泉街道东大社区,一群平均年龄72岁的老年人组成歌咏班,用歌声唱出对祖国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赞美。

欢度国庆,悠扬嘹亮的歌声时不时从大街小巷中传出。

“东大社区歌咏班由社区退休老教授组织开办,这个国庆假期,歌咏班用歌曲、舞蹈、朗诵等多种艺术形式为新中国庆生。”东大社区党委书记郑丽玲说。

  10月5日,在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慈云村的天华百卉园内,小朋友在学习种植技巧。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国庆节当天,家住重庆丰都县江池镇的13岁少年李宇杭,在自己家门口完成了升国旗仪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就是我升国旗的时候,升旗是我对祖国的热爱。”李宇杭言辞恳切。在李宇杭带动下,镇上许多孩子也开始跟着他站军姿、升国旗。

国庆期间,最美还是那一抹“中国红”。国庆假期,悬挂在湖北省武汉市191条重要道路和商圈景区的10万面国旗迎风招展。鲜艳的红映照武汉长江大桥,迎着晨光与大桥合影留念,是许多市民庆祝佳节的方式。在武汉欢乐谷,一场以“爱我中华”为主题的艺术画卷共创活动顺利举行,260块拼图方块组成的展示墙上,千百游客共同拼出一幅美好中国图景。

  穿古巷,赏一场国风秋韵

衣裙翩翩、舞袖流香。10月3日下午,20多位汉服爱好者身着精致汉服,在重庆磁器口古镇款款而行,引得不少游客驻足称赞。

  在重庆磁器口古镇后街的古戏楼广场,汉服爱好者在进行汉服展示。新华社记者 唐奕 摄

国庆假期,重庆多地推出系列国风国潮活动,传统戏剧表演、以汉服文化为主题的巡游活动吸引着年轻游客。25岁的汉服爱好者楼兰告诉记者:“这一次的磁器口巡游活动,我们4位汉服表演者专门按照《簪花仕女图》中的装扮来打造,希望能够还原出古人华贵、优雅的服饰妆容。”

这个黄金周,穿梭在青砖古厝间,体验文化的魅力与传承成为一种新时尚。

  这是10月1日拍摄的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新华社记者 周义 摄

“来福州旅游的第一站就是三坊七巷,这里既能了解历史名人故事,又能体验时尚街头文化。”来自浙江杭州的游客王梅说。穿行在福州三坊七巷间,一处处古建筑映入眼帘,一件件非遗产品让人爱不释手,一场场特色演出精彩纷呈。

曾经的城市开发热潮让三坊七巷险些不复存在,为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福州市启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项目,累计修复各级文保单位和古建182处。如今,三坊七巷形成“商街、文坊、俗巷、杂边”的商业格局,入驻商户288家,其中文化、文创类占比超60%。

更多“文化盛宴”丰富着假期生活。湖北省多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景区等活动,襄阳唐城景区推出唐风演艺“幻唐之夜”国庆特别节目;吉林省博物院开设吉林红色标识专题展,讲述发生在吉林这片沃土上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国庆期间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成为北京热门打卡地,已吸引2万余名观众参观……

  游山河,看乡村新生活

国庆假期,武汉西郊的沉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热闹非凡,一排排越冬候鸟飞来湿地落脚,不少游客专程前来观鸟。

十多年来,湿地陆续开展退养还湿、水系疏浚、植被恢复等环境修复工作,湖面的人工养殖、捕捞活动相继被取缔,珍稀鸟类频频现身。

在绿色发展理念“加持”下,乡村催生出更多新产业。凉风习习,在位于重庆市大足区雍溪镇慈云村的天华百卉园内,300多种花卉安静地盛开着。园区内的露营基地里,一群小学生在研学老师的带领下学习花卉知识、制作微景观和鲜花饼。8岁的傅诗默兴奋地展示着她手中的鲜花饼:“这个好玩又好吃,我还在鲜花饼的正反两面都印上了花朵图案。”

今年国庆假期,天华百卉园预计接待200多名小学生进行研学旅行。目前,雍溪镇花卉基地建成面积约8000亩,年产值超过3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2000余人。

清晨的阳光洒向燕山山脉,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洞台村的乡亲们又忙碌了起来。这个黄金周,村里风格多样的民宿迎来了旅游旺季,门前屋后汇聚着来自各地的游客。板栗树下,村民正在查看林下赤松茸的发菌情况。

“旅游业和新型农业相互助力、共同发展。国庆节前,我们在林地播种下赤松茸,明年春天就会出菇,在丰富村民餐桌的同时,还能为乡亲们增收。”洞台村驻村第一书记吴尚军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