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过冬有妙招 河北一地为珍贵古碑刻“披装御寒”

2022-11-19 18:08  

新华社石家庄11月19日电(记者杜一方)初冬清晨,寒意袭人,在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学术交流中心,工作人员们正为一块高1.8米、重4.2吨的青石碑刻——“朱熹写经碑”清理表面灰尘,仔细检查钢化玻璃罩体后准备进行安装密封。

为应对严寒,河北省11月初自北部城市开始先后启动城市供热工作,而与此同时,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大名县的300余件古碑刻也已经陆续“披装御寒”,以确保这些珍贵文物安全过冬。

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工作人员正检查并清洁钢化玻璃罩体。(受访者供图)

“每一件文物都诉说着一段鲜活的历史,为更好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花再多功夫都值得。”大名县石刻博物馆馆长赵现武说,安装的钢化玻璃罩厚度近20毫米,能够起到较好保护作用。

大名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是河北历史文化名城。目前大名县石刻博物馆珍藏历代碑刻、墓志等300余件,历史跨度千余年,其中以五礼记碑、朱熹写经碑、狄仁杰祠堂碑等最为珍贵。

“当地秋冬季昼夜温差大,对石刻影响较大。造成石碑风化破坏的最主要因素是水的作用,如凝结水附着及降水冲刷等侵害,而温度变化使石碑表面水和气体的体积发生变化,容易对石质文物保护产生不利影响。”谈及为古碑刻“披装御寒”的缘由,赵现武解释道。

在大名碑刻中,最为醒目的是高12.34米、宽3.04米的五礼记碑。此碑为目前已知我国较大的古碑之一,创制于唐开成五年,为魏博节度使何进滔的德政碑,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撰文并书丹,现碑额阳面篆刻“御制大观五礼之记”为宋徽宗所题,著名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亦有记录。

在大名县石刻博物馆内,形体庞大的五礼记碑十分醒目。(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大名成立了县文物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文物管护网络,持续加大碑刻文物资源保护力度。目前,大名还通过建立文物保护档案对碑刻文物进行普查登记,建立碑刻档案信息资源库,对碑刻的年代、现状、收藏地点、碑文内容等进行详细记录,实现文物管理数字化信息化。

“碑刻作为一种历史文化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文化资源,也是研究地区历史文化的实物见证。”大名县文物保护中心主任成俊杰表示,当地正积极探索更多合作共赢的保护形式,进一步完善文物保护机制,将珍贵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展示好。

信息来源:新华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