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科创逐浪高:一束光照亮大产业,“中国大脑”提升中国制造

2023-06-16 09:12  

华工激光汽车制造中的激光焊接、切割装备展示。     本文摄影 澎湃新闻记者 王珏玮

在屏幕上用手写上一句“个性签名”,几十秒后,一张印着手写内容的薄铜片书签随即诞生。这是来自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工激光”)的最新款产品“名片刻印机”,它将神秘又熟悉的激光技术应用到了日常生活中。

这一台小小的设备,集合了无线信号传输、自动化上下料、视觉识别、激光定制打标等多个功能,“这是激光打标的微型自动化产线,我们为手机厂商提供的其实也是这样的装置,但会针对不同的加工需求,定制不同的设备、产线。”华工激光工作人员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介绍,当前3C消费电子行业70%以上制成工艺由激光技术实现,而华工激光能为3C消费电子行业提供激光自动化装备、智能制造自动化产线、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我们已为一线品牌厂商提供了2万多套装备自动化产线,包括华为、Google、苹果、小米等。”

华工激光,坐落于武汉“光谷”,它是华工科技旗下的核心子公司,是我国激光工业化应用的开创者、引领者,曾参与制定激光行业首个国家标准,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激光加工设备生产基地。

据央视新闻报道,2022年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武汉考察时,首站便来到华工激光。这是继2013年7月和2018年4月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三次来到光谷,他指出:“要把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取得更大进展”。

近年来,“光谷”始终坚持走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一批批高新技术企业拔地而起,一项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一件件“大国重器”孕育而生。如今的“光谷”,已成为武汉科技创新发展以及制造业进化升级的闪亮名片,同时它也是武汉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地。

“奋进中国 大江澎湃”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成员在参观采访。

6月15日,“奋进中国 大江澎湃”全网重大主题宣传活动媒体团走进武汉“光谷”,实地探访华工激光、华中数控等高新技术企业,探寻武汉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背后的生动实践。

用“一束光”照亮人民生活

作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武汉曾是全国工业重镇。近年来,武汉加快向光电子信息、制造业、汽车等支柱产业转变,一项项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不断涌现。

在武汉“光谷”,诞生过我国第一根石英光纤、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光电传输系统。这里不仅是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研发基地、中国最大的光器件研发生产基地,还是中国最大的激光产业基地之一。

激光拥有“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之称。在华工激光的展厅内,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激光技术应用正“席卷”生活的方方面面。

“瓶盖中的二维码是激光的应用之一,可以实现一分钟打4800多个,速度非常快,而且还能取代传统油墨对人体的伤害。”华工激光品牌发展部专员郭梦霞介绍,身份证、护照上以及食品上的防伪也是利用了激光工艺。

华工激光研发的名片刻印机。

除此之外,激光在医疗器械中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平时做胃镜肠镜检查使用的活检钳,上面的零部件就是采用激光技术加工的。”郭梦霞表示,对进入体内的医疗器械的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需要无毛刺且具有抗拉性,激光焊接技术就能实现此要求。

“我们最快可以用42.5秒,焊完整个汽车的车身。”郭梦霞称,华工激光“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相对于传统焊接技术,激光焊接具有生产效率高,焊接成型美观、密封性好,减省后续工序和材料,降低车身重量等优点。

此外,作为中国激光工业化应用的开创者、引领者,全球“激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权威提供商,华工激光还承担了激光领域大部分国家重点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针对脆性材料的精密加工,打造出超快激光精密微纳加工设备,包括切割、钻孔、打标、检测等加工工艺,并针对玻璃盖板、摄像头窗口片、汽车后视镜等应用领域推出了行业解决方案。在仅两指宽的金属片上,也能用激光切割出一座黄鹤楼;能加工最高精度可达头发丝百分之一的消费电子产品内元器件……

华工激光在手机中的应用,目前,消费电子行业70%以上制程工艺由激光技术实现。

“华工科技其实有很多的机会去投资房地产、金融,挣快钱,但 20 多年来我们一直秉持‘代表国家竞争力,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初心,扎根实体经济,心无旁骛推进高科技国产化。” 华工激光总经理邓家科在接受长江日报采访时曾提到,不仅仅是光纤激光器,在工业强基、高端光芯片、激光装备等领域,华工通过装备国产化、突破核心技术等方式,让更多的中国企业能用得起高精尖的工业基础装备。

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

华工激光用“一束光”,照亮了产业升级的前路,也照亮了武汉高质量发展的前路。

在光谷的另一端,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中数控”)则攻克一个个“卡脖子”难题。

近年来,以航空装备、海洋工程装备为制造代表的中国高端制造业发展势头迅猛。这些都离不开拥有“工业母机”之称的数控机床。

不过,长时间以来,先进的数控技术一直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面对国外的封锁、打压甚至是制裁,一批又一批科研人员苦熬数十年,研制出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性能数控系统,为中国机床装上了“中国大脑”。

“华中数控的使命就是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智造”。6月15日上午,华中数控品牌与市场策划部副部长张幼龙向澎湃新闻介绍。

更新迭代的华中数控系统。

时间回到1986年,时任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院长的机械制造专家黄树槐教授,带队前往日本考察。

在日本的一家研究所中,几本画册让黄树槐等人深受“刺激”。

张幼龙介绍,“当时给黄教授一行人展示的画册中,陈列了日本机床数控系统,但它们都被涂上了不同颜色,例如红色、绿色、黄色等等。此后得知,不同的颜色表示销售的不同区域。卖给欧美的是先进型号产品,卖给中国等国家的则是把其中高精尖技术阉割的低端产品。”

然而,要提高中国制造的品质,高性能数控机床必不可缺。回国以后,黄树槐召集各个领域的专家,举全校之力攻关。

年复一年,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数控系统正在武汉悄然孕育。公开报道显示,2001年,华中Ⅰ型数控系统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这是迄今为止国产数控系统获得的最高国家级奖项。2016年,华中8型数控系统研发成功。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的鉴定会表示,该系统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0年初,华中数控与华工激光联合,完成三维五轴激光切割机的核心单元技术——五轴联动数控系统的全国产化方案。

华中数控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生产冰刀的数控车床。

另据湖北日报报道,经过100多名科研工作者,800个日夜的集中攻关,“华中9型智能数控系统”问世,并于2021年北京第十七届国际机床展开幕当天正式发布。它将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是世界上首个搭载AI芯片的智能数控系统,实现了中国数控系统技术从“被封锁”到“跟跑”,再到“领跑”的转折性变化。

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红曾表示,高端数控机床是中国制造业的芯片,而数控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的芯片。这种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必须用中国“大脑”装备中国制造,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华中数控的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机器。

从华中Ⅰ型,到华中9型,背后是华中数控一代接一代人坚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也是武汉勇担使命、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的生动体现。

时下,武汉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一大批科创平台正加快建设,越来越多的青年才俊选择与武汉“双向奔赴”。长江之畔、东湖之滨,一座创新涌动的新时代英雄之城,正大步走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