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李锋 楚亮
农历癸卯兔年中秋节前一日,孔子诞辰2574年纪念日如约而至。作为儒家创始人,孔子思想对仁爱、礼乐、忠恕等向善向上的价值主张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知古鉴今,以促和谐、以开新局,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沃土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方案更显珍贵。
铸就诚敬品格。在中国数千年文明史中,孔子文化一直备受重视。恰到好处的中庸之道已内化到我们灵魂深处,正如《觉醒年代》里辜鸿铭先生所述:“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温良,这是中国人独有的对生命的敬畏和温柔”。孔子言行,以语录体被后世熟知,曾子作为仲尼衣钵传人,日三省其身,为人谋而忠、与朋友交而信、传而习之。仅以传习而言,王阳明《传习录》得孔丘治学精髓,曾国藩“日课”提升修为,甚至现代职场“日清月结”理念,都能从孔子那里寻找到渊源。今天,我们纪念孔子诞辰,无疑是对他的敬重,对他思想的肯定,对他文化贡献的敬仰。
练就识人之明。众所周知,人贵有自知之明,自知之后还要知人识人,以便于与人交往。孔子“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确实,看一个人所交往的朋友,能知道其认知层次,看一个人所犯的错误,能知道其道德行为水准。古往今来,识人用人、辨才用才的佳话比比皆是。夷陵之战前,曹丕听说刘备百里结营,首尾难顾,料定必败;曹丕篡汉后让贾诩位列三公,孙权认为贾诩没有政务官的器量和胸襟,料定曹魏必亡;白帝城托孤,刘备保持最后的清醒,嘱托诸葛亮,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建国后,毛泽东知人善任,晕船的萧劲光、晕机的刘亚楼,被任命为海空军司令,出色的推动了人民军队的现代化转型发展。春秋时期的孔子就用“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揭示了“做人要有识人之明”的朴素道路,至今仍然对我们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铺就笃行坦途。自汉至唐,从董仲舒独尊儒术到李白“凤歌笑孔丘”,儒学始终保持着文化活力。北宋初年,儒学还充满正能量,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最好的证明。程朱理学之后,儒家文化由开拓逐渐走向内敛,部分弱化了优质文化应有的张力,但儒学的韧性依旧存在。这种儒家文化的韧性,具体到个人,表现为笃行,认定目标,咬定青山不放松,“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这种笃行刚毅的观念,代代传承,绵延不绝,明清之交顾炎武进一步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理念。笃行意味着目标清晰,实现目标道路上,三思而后行,离不开藏锋、隐志、示弱、不败等一连串的成长成才“密码”。
作为传统文化的继承者,我们都有责任、有义务,也都有意愿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积极投身于文明对话,讲好中华文明故事。近代以来,东西学互渐,启蒙运动时期,儒学曾长期风靡西方。现如今,国际局势日趋紧张,恰是中西方文明最需要理解对话、最需要交流互鉴的关键时刻,促进世界各种文明互信互助、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持续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道阻且长,行则必至。
编辑:翟昶宇
审核:李锋 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