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李锋 楚亮
10月7日,人民网刊发《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文,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坚持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让法治之光照亮每个角落。
学法时习之。如果问哪个群体会真正认真地学习法律,我想答案应该是法科学生。法学专业学生自觉承担着普及法治观念的使命,所涉猎的范围大,以群体之力推动法治信念的传承。数据显示,今年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客观题考试报名近86万人,增幅5.26%,其中法治实务部门报名近17万人,参考率75.01%,全国大多数省(区、市)报考人数和参考率均达历史新高。不难看出,80%以上考生来自非法治实务部门,社会参与面之广令人惊叹。学而时习之,系统化的法治教育并不排斥培养出类拔萃的精英,更重要的是提升法科生整体性法律知识水平,培养法治信仰。
做法治之光。各国保守法学派一直遵从“司法谦抑”的原则,操作层面“不告不理”大行其道。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借鉴发扬传统文化“非讼”理念,创造性的运用能动司法多元解纷功能,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积极推动调解工作融入诉源治理大局,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法治建设既抓末端、治已病,又抓前端、治未病。从先秦《易经》“讼则终凶”到汉代春秋决狱,再到唐律一准乎礼得古今之平,法律施之于社会是和谐的要求。当下,“东方一枝花”人民调解“防线”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成讼之前,为“公正与效率”提供有力支持。
触摸法律的“温度”。细微之处显精神,享有“华夏第一城池”美誉的襄阳市,石寨、洞寨、土堡等古山寨资源丰富,数以千计,呈现古山寨群落分布的特点,作为全国首例的《襄阳古山寨保护条例》,直面部分古山寨倒塌严重、价值挖掘不够、有效利用不够、归属地不明、管理体制不顺、名录不完整等问题,有的放矢,努力借法治之力将其打造成当地一张亮丽名片。同样在司法层面,相对于典型人物在法治进步中的作用,一个个生动又贴近实际的案例,让枯燥的法条变得鲜活,让我们真切感受法律的“温度”与“力度”,理解公平与正义的内涵。正是群众身边的法律明白人,身体力行实践,苦口婆心规劝,《反家庭暴力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家庭教育促进法》落实落地。一个个法律明白人就是一盏盏灯,照亮基层社会治理的每个角落。湖北宜城重奖A类法律职业资格人才,为9名通过司法考试取得A类法律职业资格的干部每人颁发4万元奖金,充分证明了基层党委政府坚持用法治理念去思考和解决基层治理中的问题,营造人人争当基层法治之光的浓厚氛围。
法的终极价值在于增进人民共同福祉。法的本质不是束缚,而是正道,法治道路,前途漫漫,唯有坚持,方可抵达。相信随着立法推动、政府支持、社会协同,法治之光一定会照亮每一角落。尊法、信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信念也必将会植根当下、植根未来、植根每个人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