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传金,笔名邵传京,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城市作协副主席,在《长江丛刊》《作家天地》《江淮文艺》《汉水》《新工人文学》等刊物发表多篇作品,部分作品获奖入集。
不负青春不负我
邵传京
四月的阳光似少女般热烈,照在身上暖洋洋的,舒服极了。路边的一排红叶石楠郁郁葱葱,似风景,也是哨兵,守望着身后的土地。田野里是正在扬花的麦苗,还有结荚的油菜,看长势,不用猜,又是个丰收的夏季。
在宜城市刘猴镇李当社区西街一栋两层的厂房里,一排排缝纫机发出一阵阵欢快的轰鸣声。服装厂里一排排机器机位上,坐着的却是一群刚从田里洗脚回家的留守妇女。以前,这种工厂只有沿海城市有,或是在城里。谁都没想到在乡镇上也有了这幅图景:下地是农民,回家是工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这些有着时代烙印的词语,逐渐被乡村振兴的潮流淹没。而尹荣华、方宋娟这对80后夫妻则是“乡村振兴必需产业振兴”的领头者。
尹荣华,一位标准的80后。十五岁那年,因家境贫寒,初中最后一年辍学,选择跟堂姐去往广东东莞务工。
十五岁的少年,从乡村一头扎入城市。乡村的贫瘠让他茫然,看着城市的繁华,对未来充满无限期盼。跟随堂姐来到工厂。虽然个子高,可太纤细,老板是香港人,一看他的年龄,断然拒绝了他的入职申请。老板要的是熟手,是能独当一面的工人,他不培养学徒。那一刻,他心里全是失望。好在有堂姐和堂姐夫安慰他:别着急,再慢慢想办法。
堂姐把他带到工厂附近租房处,让他跟他们一家住在一起,没事帮忙带带小孩。整整一个月,他的心都是悬着的。也不敢告诉远在千里之外的父母。
好在一个多月后,事情有了转机,老板有事回香港了。堂姐找到管人事的老乡,让他悄悄进了工厂。
进工厂,做的工序是缝牛仔裤的后兜。他一个从不会描花绣朵的少年,真正坐在机位上,刚进来的喜悦瞬间消失,面对衣料和机器,他无所适从。堂姐没办法,只好放下手头上的活路,一遍又一遍地手把手地教。经过无数次失败后,第七天他终于成功地完成了他的岗位工序。
在工厂里做衣服是计件的。多劳多得。可一个月下来,公司财务人员告诉他,他挣的工资扣除房租、生活费等,还欠工厂一百多元钱。尹荣华第一次感受到在外打工的不容易。好在他很争气,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熟能生巧。时间一晃又是一个月,这个月他终于挣钱了。
四年后,尹荣华从一个普通的车工,做到厂里的管理人员。工资也从几百元到月收入一千多元。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老家的父母时,父母都不敢相信。以那时的物价,他一年的收入可抵父母种两年地。
方宋娟是安徽桐城人。家里姊妹三个。姐姐、弟弟和她。父亲长年在外务工,母亲是家庭主妇。但他们家住在市郊。进一趟城十几分钟就到了。认识尹荣华时,都在一个工厂里上班。因是同事,渐渐熟悉。都是少男少女的年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慢慢两个人由认识到相知,再到谈婚论嫁。
当她把恋情情况告诉家里人后,母亲一听说她谈了个外地的,说什么也不同意。好在父亲开明,对他们的婚姻投了赞成票。
2008年6月,这对相恋三年的恋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一年后,孩子出生。再大的怨气也被时间和解。母亲不远千里来到方宋娟的新家。当从城里来到乡村,当从平坦的柏油路来到沙砾铺就的乡村路,母亲心痛了。这是啥条件啊!
好在方宋娟心态好,从母亲脸上看出忧虑和担心,便安慰老人:只要我们有勤劳的双手,日子会过好的。
在孩子九个月时,方宋娟再次选择了出门务工。这一干又是三年。
2013年,方宋娟的姨父在北京城里做装修,工资高,待遇好。方宋娟听说后,刚好尹荣华也想换一个职业,便劝他去北京发展。这一去又是5年。
2019年的春节让尹荣华和方宋娟两个人无比地纠结。困扰他们的不是别人,而是他们的孩子。大一点的要上初中,小一点的正在读小学。爷爷奶奶因年龄大,文化知识有限,实在没能力辅导孩子作业。挣钱也是为了孩子。怎么办?在家发展,又不知道干啥?夫妻二人先后考察养殖鳝鱼,养小龙虾,或是养牛等项目,结果都不是很如意。
这一天尹荣华到荆门市一位本家叔的服装厂考察。本家叔听说他为了孩子,想回乡创业。当即建议他做服装加工。货源由他负责。尹荣华眼前一亮。第一,这个行业他懂,并且很专业;第二,不愁货源,完成活路后,本家叔负责帮忙结账;第三,不愁招工人。只需把村子里的留守妇女组织起来,好好培训即可。一举多得。
有了货源,说干就干。没想到厂房又成了问题,这时新垱村领导知道这个情况后,主动联系尹荣华,把修铁路征收的两栋楼房租给他。有了厂房,买设备,招工人……很快一个拥有职工三十多人的服装加工厂开业了。
只是谁也没想到,年底一场悄无声息的疫情忽然而至。原本红火的服装厂因封城,货源无法送来被迫歇业。
2022年下半年,老河口市一家老板找到尹荣华,说他手里有一批羽绒服的订单,因自己工厂忙不过来,希望他能接单干。因疫情原因,货源不足,服装厂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有这样的好事,肯定要干啊!在签好合同,接过货源后,他开足马力日夜加班,总算完成了订单。
只是谁也没想到,对方接过货后,说产品质量有问题,拒绝付款。当时尹荣华就懵了。明明自己是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订单,为啥会这样?后来他通过朋友了解到:对方濒临破产,只是为不想付钱找了个借口。了解到真实情况后,尹荣华无语了。原是一笔赚钱的买卖,结果因对方的不诚信。这一单不光把挣的钱贴进去,还倒亏了五万多元工人工资。
所有人都以为这对80后夫妻经此打击会一蹶不振,没想到2023年春节一过,这个名叫“华娟制衣有限公司”的服装厂又开工了。
这一年,在工厂里干活的工人,月收入有达六千多元。也有工人干完家里活再来上班的最少也月挣二千多元。一点不输在城里打工的收入。
平时遇上厂里工人家里有急事,需要经济支援的,对尹荣华夫妇来说,慷慨解囊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有时工人要赶货,接送工人孩子上学,带工人孩子接种疫苗,他也是当仁不让地互相帮忙。
因订单量的增加,目前厂房太小,已容纳不了订单量,尹荣华有个小小的心愿:希望有关部门能给予优惠政策,早一点扩大厂房,增加产能,抓住现有时机,快速发展,尽量多地让附近村民来厂子里就业。
方宋娟也有一个心愿:自己曾经是一位留守妈妈。希望更多的留守妈妈变为产业工人,让留守儿童,空巢老人有一个安稳幸福的家。家和而万事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