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缔造】雷河镇官堰村:"逢五说事"缔造沟通新渠道

2022-10-08 09:55  


记者李锋 通讯员黄谢 徐孟琦报道:"桌前一杯茶、手心一张纸、门前桂花香、屋内有欢笑",来自镇、村两级党员干部和20余位群众边喝茶,边聊天,以拉家常的形式,敞开心扉,解开心结,征集意见,和群众一起同心协力解决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这是9月25日发生在官堰村二组"议事小瓦房"内的一幕,当天是官堰村固定"逢五说事"的日子,村民们坐在一起谈论起了"房前屋后"的小事。

一间农家小瓦房,一块水泥坪,十几条木板凳,没有主席台,也没有话筒音响,大家围坐在一起,聊村里发展,谈惠民政策,问工作不足,求发展建议。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争先发言的热闹声中,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以解决。村里这间"议事小瓦房",是该村二组村民曾照翠家的厢房,因为曾照翠家建在群众居住比较集中的地方,又加上她是村里的老党员,在群众中威望颇高,村民们常找她说事评理。渐渐地,曾照翠家的厢房俨然成了村里的"逢五说事"的活动地点,村民们聚集在一起开"逢五说事"会,成为了当地开展群众工作的一个新常态。

依托"议事小瓦房",每月5日、15日、25日确定为"逢五说事日",按照班子成员包片、机关干部包组、"两委"成员包户的模式,围绕秸秆禁烧、政策宣传、信息摸排、社情民意调查等方面开展工作,并对农村环境治理,文化旅游创建、平安法制建设等村民关注度高的问题进行议事协商,搭建起了村里和镇上沟通的桥梁,增强村民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村民自治的目的。

搭建说事平台,传递惠民政策。官堰村支部书记张宏新常用淳朴简洁的语言,将党的最新理论政策精神、创建文明城市、疫情防控、爱国卫生运动等工作串联起来,让百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解答了20多民村民对疫情防控政策的疑惑,让大家意识到了配合防疫工作流调排查的重要性。"今天的议题是‘医保征收’",官堰村农经站长何小磊说到,"我先将上次‘说事日’疑惑先解答下,经过医保部门的培训,今年的医保缴存由去年的320涨至350元,大家可以在鄂汇办APP自主缴纳,缴纳流程可以查阅操作手册”。会上,何小磊进行了现场缴存,给大家做了个很好的示范。会议结束后,大家也纷纷将自己门前院后打扫的干干净净,"说普通话、讲诚信、爱文明、树新风",村内各项事务的开展也变的十分顺利,这种源自群众自身参与的行为也彰显出了群众满意度的提升。

建立说事制度,规范说事流程。面对村集体产业发展,百姓们各抒己见,"大棚种植"“水产经营"“苗木花卉"“文化旅游",一时间大家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让"想法"变"看法"再变"做法"是"逢五说事"赋予百姓发声的平台,结合官堰村特色,按照"民主推荐+组织确定"原则,以三人为一小组,推选出组内威望高、组织能力强、言语沟通好的村民担任代表,报告反映的想法和思路,按照办理事项、办理问题、办理效果进行分类汇报。村内"两委"班子、驻村干部、乡贤、专家人士,共同协调推进相关问题。根据大家的集思广益,村里从中选取了几个重点方向进行试点发展,目前由村民胡春玲提出的建设"粮食加工烘干厂"已得到初步成效,解决了官堰村4000余亩粮食烘干的难题,每年能收益10余万。"花卉苗木基地"这个由七组村民张全江提出的建议如今以发展成年规模达20余万的花卉基地,产出花形也高达接近20余种,带动了本村60多人的就业。"郭家岗遗址广场"这个依托郭家岗遗址文化的场地也俨然成了官堰村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这些当初提出的"想法"已逐步转变为"做法"。官堰村将会继续深挖特色亮点产业,为百姓的幸福美好生活继续添砖加瓦。

提高说事效能,压缩解事时间。"村里的灌溉水不够了""要不拿个抽水泵去蛮河抽水""咱们先和镇上商量下"炎炎夏日,雨量减少,村内出现了灌溉水源不够情况,近4000多亩的经济作物存在这减产的风险。"逢五说事"会立即对这个问题进行议事讨论,在镇上和村民的沟通下第一时间拿出解决方案,压缩解事时间,迅速部专题研究,组建工作专班下沉到灾情严重的组,在现场了解各个组的旱情发展情况、灌溉用水情况、灌溉设备运转情况、水稻保险情况,根据收集的线索问题,现场召开会议,及时调度全镇用水计划,加派抗旱人员和设备,对各个组的受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拨付抗旱资金,确保灌溉设备正常运转,保障今年的粮食能顺利丰收,切实解决了官堰村旱情较重带来的灌溉用水困难。

一场场"说事会"碰撞出乡村治理的思想火花,一场场"说事会"让群众的幸福感更浓,一场场"说事会"让基层焕发新的气象。 "逢五说事"会的创建不仅传递了政策、解答了难题,听取了建议,更是将党员群众的心连在一起。下一步官堰村将继续探索采用"逢五说事"会的模式,在与群众拉家常的时候继续宣传最新的理论政策,倾听百姓心声,与村民共同携手创建美好幸福家园,让"说事会"变身"创意会"。

文字编辑:闻俊  谢丛阳

编辑:赵冰倩

审核:李锋  冯波


相关阅读